冬去春來,萬物更新,坐落于北京西郊的中央黨校校園涌動著學習研討的熱潮。
2月2日至6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在這里舉行。
聆聽講話、認真自學、分組討論、全班交流……5天時間里,172名來自各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解放軍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人在研討班進行了一次集中、系統(tǒng)地學習。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蓖ㄟ^學習研討,學員們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這是一次再動員——
各級領導干部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位置發(fā)揮關鍵作用,做有擔當的“關鍵少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在哪里?習近平總書記2日上午在中央黨校綜合樓報告廳舉行的開班式上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的信念、決心、行動,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振聾發(fā)聵,催人奮進!”步出報告廳,學員們邊走邊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今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四中全會分解確定的190項任務不僅要盡快起步,還要加快推進。在歲末年初的關鍵節(jié)點,集中學習一周,對于大家統(tǒng)一思想、增強信心、加快行動非常及時、十分必要,是對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的一次再教育、再動員,有利于開好局、起好步。
當天下午,學員們就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以及全面依法治國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聯系,開始認真自學。在之后幾天,學員又分成10個小組,聯系各自實際,進行了集體研討和交流發(fā)言。一些中央領導同志還分別來到各小組,傾聽和參與學員們的討論。
通過學習研討,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學員們心中油然而生,敢挑重擔的責任感在學員們心中日漸濃厚。
大家一致認為,研討班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很有針對性。這個群體人數雖然不多,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占據關鍵地位,決定了將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起到關鍵作用。領導干部帶頭依法辦事,對全面依法治國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也將對全社會起到重要表率作用。抓住這部分人,就抓住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牛鼻子”,將為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注入強大牽引力。
“作為法治建設的‘責任人’,作為黨的執(zhí)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執(zhí)行人’,領導干部必須有擔當?!睂W員們說。
這是一場及時雨——
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學習、深入思考,統(tǒng)一思想、增強信心,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強化了政治定力
刻苦研讀,升華出思想的精髓;討論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連日來,中央黨校校園內洋溢著一派緊張活潑、求真務實的學風:在小組會上,學員們踴躍發(fā)言,插話、爭論、詢問、附議的情形時常出現;在宿舍窗前,每晚都能看到學員們挑燈夜讀的身影;在學員筆記本上,記錄著大量心得體會……
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是一次高規(guī)格、高效率的集中培訓,讓我們能夠聚精會神學習研討?!薄按蠹揖劬珪耨雎牽倳浿v話,靜下心來聯系實際學習思考,又動起腦來寫發(fā)言提綱、碰撞交流。學習、討論、碰撞,如此反復,這種形式非常好,收到很好的實效。”“每一次學習、討論都有一次提高。”
通過學習研討,有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原則性問題厘清了?!啊h大還是法大’是一個偽命題,黨是一個政治組織,法是一種行為規(guī)則,簡單地比較,只能是人為地將‘黨’和‘法’對立起來、割裂開來?!薄包h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tǒng)一的。”“堅持加強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學員們說。
通過學習研討,有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方向和路徑明確了?!拔覀兗炔荒懿扇∵^去的模式,也不能走西方的道路,而是必須要走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突出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睂W員們說。
通過學習研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關系更加清晰?!啊膫€全面’是在民族復興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此時提出這一戰(zhàn)略布局真有綱舉目張之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zhàn)略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大法寶’。”學員們說。
這是一記發(fā)令槍——
各級領導干部要立即行動起來,以問題為導向,抓整改,促落實,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貢獻
“越學越覺得方向明確,必須堅定前行;越學越覺得工作中還有差距,必須堅決整改;越學越覺得責任重大,必須加快行動?!边@是學員們普遍的感受。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列舉了當前存在的法治不彰、法治廢弛的一些現象。一位學員在學習總書記講話時將其一一標出:“我數了數,一共有5個方面問題、36種表現形式、10個典型案例,以案說法、鞭辟入里,話說得很重,發(fā)人警醒?!?/p>
有的學員對這些問題“對號入座”,感到其中很多都是本地方本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罢f明這些不是個別問題,而是我們身邊的普遍問題,只是以前沒有看清看透。通過這次學習,我們感到這些問題不解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沒有希望。這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睂W員們說。
自己和身邊的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是否比較淡?。渴欠翊嬖谟蟹ú灰?、執(zhí)法不嚴甚至徇私枉法等問題?……在學習中反思,在討論中自查,學員們把自己擺進去,對照檢查,進一步增強了使命感和緊迫感。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貞獣r代的呼聲,唯有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
“這次研討班發(f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zhàn)斗號令,提出了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政治要求,我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擔負起這份政治責任?!?/p>
“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統(tǒng)一了認識,目標更明確了,頭腦更清醒了。我們要聯系實際落實講話精神,學會用法治思維謀劃工作、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思想觀念、體制機制、領導方式和作風建設等方方面面,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做到思想上有新提升、工作上有新舉措。”
……
踏著春天的腳步,學員們告別為期5天的學習,意氣風發(fā),奔赴各自工作崗位,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心去迎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場“大考”。
依法治國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于依法治國的新部署,是基于對我國法治建設已有成就和存在問題的總結和評估而作出的。
長期以來官貴民賤、官尊民卑的意識將普通百姓一直禁錮于“民不告官”、“民不與官斗”的一種常態(tài)中,人們心目中沒有民可以告官的觀念。
分析來看,這是一種慣性思維——即當地政府可能養(yǎng)成了不理會“民告官”案件的壞習慣,也是一種官僚思想,還像一種“老大”作派。
這一年,中國“十二五”規(guī)劃收官,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開啟了向著全面小康的最后沖刺。2015年,“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引領治國理政方向,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一條主線。
實踐證明,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推進落實“四個全面”的必然要求,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好履行政府職能的現實需要。
這一年,中國“十二五”規(guī)劃收官,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開啟了向著全面小康的最后沖刺。
“律師是法律職業(yè)從業(yè)人員,更是維護司法程序公平正義的重要一環(huán)。警方表示,以周世峰為首的這批律師還煽動網民對政府工作人員實施電話滋擾,對法官、執(zhí)勤民警等進行侮辱誹謗、威脅恐嚇。
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自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互聯網發(fā)展便呈現出井噴之勢。毫無疑問,要依法治網首先就需要有完備的法律,也惟有如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毫無疑問,要想落實“依法治國”方略“依法治網”就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huán)。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fā)行。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fā)行?!读暯疥P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共分8個專題,收入193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獻。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fā)行。《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共分8個專題,收入193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要實現良法之治、落實依法治國、依法治省基本方略,就必須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
2月2日至6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這里舉行。
2015年3月24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河南省委關于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深化審判、檢務、警務、獄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zhí)法司法的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加強法律文書釋法析理。